新华社《“短”与“长”的考量:一位能源“绿色管家”的坚持》

发布日期: 2025-05-03

5月3日 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5月3日电(记者郭方达)今年35岁的冀睿琳是国网开元网站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营销服务中心的能效管理咨询师,为用电企业和公共机构提供节能降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是她的主要职责,因此也被称为“绿色管家”。

  “每年我们会梳理选取重点的用电企业和公共机构,进行走访和数据采集,然后定制优化方案。”大部分时间,冀睿琳与同事们一道,在用电大户中走访问询、梳理需求。从建筑外墙的保暖系数、照明系统的能耗功效,到企业生产的排产排期、厂房园区内分布式光伏的建设选点,每个用户的独特性造就了每份方案的唯一性。

冀睿琳在走访过程中。新华社发

  虽然这项能耗优化服务完全免费,但由于企业能耗数据涉及生产流程和商业隐私,再加上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需要投入建设成本,起初不少企业并不感兴趣。

  “短期来看,结构调整可能会降低利润,但长期来看企业一定是受益的。”冀睿琳说,她通过组织引导部分企业负责人走进完成优化的工厂车间,亲身感受绿色技术带来的优势,不少企业“回心转意”。

  与此同时,面对建设改造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天津电力系统也与金融机构、平台企业积极对接,通过开展能源托管、先建后付等手段,有效减少了资金一次性投入的压力。

  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能源结构优化赋能提供了新一代工具。冀睿琳所在的团队创新应用“数字化+算法模型”技术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余热回收系统改造、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升级、企业用冷热源电能替代等节能方案,同步开展综合能源规划咨询,推动企业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智慧用能体系,显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在一家企业的余热回收改造项目中,实现年平均减排3600余吨二氧化碳,年节约510万元成本,有效支撑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像冀睿琳一样的“绿色从业者”在天津电力系统并非个例。国网天津电力营服中心的“e企共赢”青年志愿服务队就汇聚了数十名平均年龄32岁的成员,他们化身能效问诊师、能耗监测师、能源规划师、节能宣讲师等,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用户用能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实现全社会降碳与用户节本双赢。

  目前,天津电力系统已经形成总部分析、志愿团队走访、一线供电站收集的多级联动绿色项目创新管理模式,惠及全市主要用电企业及公共机构。

  “能源结构调整就是‘短’和‘长’的考量,绿色节能是大势所趋,作为节能降耗理念的推广者,我还会一直走下去。”冀睿琳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