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啥是绿电?

发布日期: 2025-03-21

 

 

 

(海报制作:郭方达)

  新华社天津3月20日电(记者郭方达)“绿电,究竟‘绿’在何处?”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绿电交易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记者走访交易环节的多个企业与机构,听听他们讲述绿电消费的内在逻辑。

绿电的内涵是什么?

  “绿电是有别于传统发电方式获取的电能,一般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等领域。”天津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畅雅迪表示,概括来说绿电是指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排放物的一种电能。

  相对于常规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发电,绿电具有三个显著的优势。一是可持续性,包括风能、地热能、太阳光等自然资源,它们能够长期持续并永续被利用,没有短期使用枯竭的烦恼。二是高普及性,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受制于化石燃料储量等天然禀赋,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与地区都能享受到太阳能等能源。三是环境友好,在发电的过程中能做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对于世界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天津电力工作人员为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展现场服务。新华社发

绿电怎么交易?

  购买绿电,是企业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单来说,上游发电方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碳排放,下游的用电企业通过购买绿电的方式,将资金补贴给上游发电方,并将发电期间减少的碳排放计入自身的减碳指标,从而实现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促进,并间接完成企业减碳目标。

  目前,绿电交易主要依托各地建立的电力交易平台,产用双方可以借助平台进行交易、应用、核销等具体业务。

  近年来,多地不断打通交易壁垒,实现绿电跨区域交易。以天津为例,2024年,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多项跨省跨区绿电交易,尤其是2025—2029年甘肃送天津的多年期省间绿电交易,交易电量年均34.51亿千瓦时,5年共计172.55亿千瓦时,交易规模创天津历史之最。

  天津完达山乳品有限开元网站登录入口-(中国)官方网站动力车间主任周春曙表示,随着政策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及新能源项目并入电网,企业获取绿电的渠道增多,绿电交易市场向多年期产品迈进,绿电价格趋于平抑,已与火电基本持平甚至略低,大规模省间多年期绿电交易为买方提供了更优惠的电价选择。

绿证又是什么?

  “我怎么知道自己用的是绿电?”国网天津电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力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具备同质性,电力上网后就无法区分电力品类,用户使用的具体某一度电,无法知道其到底是煤电还是绿电。在此背景下,绿证应运而生。

  绿证,可以称作电力的“绿色身份证”,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发绿色电力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1个绿证单位就对应1000度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由主管部门对发电单位进行核发,核发后的绿证作为一种环境权益证明,可以用于交易。

  绿证准确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位置、生产技术类型等信息,每张绿证对应唯一的绿证编码,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精准溯源。

  事实上,尽管发电方的电能并没有直接传输给用电方,用电方依旧是从电网取电,但通过购买绿证的方式,将资金补贴给了上游发电企业,绿证在其中扮演着减碳凭证等角色。

  2017年,我国正式建立绿证制度,绿证核发与交易相关业务在全国快速推广。2024年6月,全国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天津成立,推出包括政策解读、绿色消费核算等15项助企暖企举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3.79亿个。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18日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实现全国范围内绿证畅通流动。

绿证样式。新华社发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军锋认为,通过不断完善全国范围内绿色电力交易的规则体系,绿电有望在全国范围得到均衡发展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同时通过绿证国际互认,绿电交易也将在助力企业扩大外贸出口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关链接